2023年11月22日—24日,全国城市社科院第三十二次院长联席会议在成都新津区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举行。成都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四川省社科联副主席田蓉,成都市新津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叶哲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刘立云,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党委书记杨开忠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院党组书记、院长张跃国出席会议并主持闭幕式。广州市社会科学院被评为全国城市社科院先进单位。
本次会议以“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理论与实践”为主题,来自全国37个城市的社科院院长及专家学者共计约200人齐聚成都,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公园城市的生态价值”“城市治理的现代化”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建言献策。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分享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从中国城市统一发展经济学方面,论述了中国城市的崛起与发展。其他论文作者代表从打造特色宜居街区、使用数字赋能城市精细化建设等方面介绍了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的经验,深化了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相关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分析了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形势和艰巨任务,提出了“公园城市建设”“城市治理现代化”“文化名城建设”等方面的对策建议,积极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城市的发展。
学术交流会后,与会代表参观考察了天府农博园、农博创新中心、张河果园子共享农庄、宝墩遗址与宝墩文化展和天府新区规划厅,深入了解成都新津乡村振兴、产业培育、农商文旅体科教融合发展等情况,深切感受蓝绿交织、城绿共融的“雪山下的公园城市”魅力。
24日,在院长工作交流会议环节,各院院长围绕城市社科院如何通过整合资源实现智力共享和成果共用、如何共建信息平台、如何围绕城市发展建立常态化的社科院研讨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并分享了城市社科院新型智库建设经验。张跃国作为院长代表作了报告发言,他认为,城市社科院的核心是要坚定融入嵌入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绝不能被边缘化。一要有方向性、有组织性地抓重大课题研究。全面融入决策,深度对接政策,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研究,主动提供全方位决策服务。二要开放办院,举办重大活动。科学设置议题,引导学术界、智库、研究机构和各类组织开展交流研讨,构建“枢纽+网络”“实体+平台”的研究格局。三要抢抓机遇,建设重大平台。汇集国内外高端研究资源、信息、人才,编织全球研究网络,建设开放、合作、交流、共享的枢纽型研究大平台。
会议期间,成都日报记者对张跃国进行了专访,他认为成都非常有特点,老百姓非常热爱生活、很会生活。针对成都都市圈建设,他提出了一些思考,“一是在城市功能定位上要适当分工,要立足各自优势,各取所长;二是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在行政区划、税收、环境保护等方面实现利益共享共担,尤其是协调推进公共服务建设,努力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让整个都市圈老百姓分享发展的成果,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他认为,推动都市圈协调发展,关键是要充分运用市场化力量和机制,不管是产业分工、还是产业链合作,都要充分借助市场的调节功能,打破市场壁垒,塑造更具持续性和内生性的发展活力。
据悉,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指导,全国城市社科院院长联席会执委会、成都市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共成都市新津区委、成都市新津区人民政府协办,成都研究院、成都市新津区社科联承办。我院办公室主任姚阳、科研处处长罗谷松、现代产业研究所所长杨代友、党组秘书贺欢参加了会议。
(供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