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激发青年科研人员对广州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深刻感悟羊城历史文化底蕴,为广州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贡献积极力量,2023年7月13日上午,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张跃国同志带领青年博士、博士后调研团一行40余人前往荔湾区历史文化街区开展广州市情调研。
“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荔湾区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广州老城区的文化之地,是广州首个非遗街区,核心区域主要为永庆坊、粤剧艺术博物馆、荔枝湾三大标志历史文化活化利用。调研团先走访了永庆坊、李小龙祖居等具有岭南特色的历史建筑,深刻感悟到西关建筑的浓厚韵味和历史脉络。随后调研团前往粤剧艺术博物馆参观广彩、广绣、广雕、醒狮等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沉浸式体验了粤剧的历史沿革、传播和影响力,对博大精深的粤剧历史文化艺术有了深入了解。
在座谈会上,调研团和广州市荔湾区委宣传部、荔湾区发展改革局及荔湾区文广旅体局围绕荔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传承保护等情况进行深入交流。张跃国同志指出,此次行程内容丰富,安排紧凑,开阔了我们的研究视野,拓宽了研究思路。荔湾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省市工作要求的举措和取得成效值得我院认真学习借鉴,希望以后双方互通信息,加强联系。他表示,市社科院作为研究广州、服务决策的新型城市智库,读懂广州、了解广州市情是重大课题之一,近3年我院引进了30余名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的博士、博士后,现阶段要带领他们深入挖掘广州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充分了解广州市情和基本情况,坚定城市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发挥好社科院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州实践的独特功能和价值。
通过此次调研考察,院青年科研人员在参观中学习和感受到广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对广州城市历史脉络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马克思主义研究所陈卓博士讲道:“历史文化街区不仅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城市记忆、城市文化、城市故事的重要载体。今天我们走进广州永庆坊、粤剧艺术博物馆,切身感受到了城市肌理与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看到了历史文化街区通过‘绣花’功夫微改造所展现的生命力与活力。”
历史研究所陈贵明博士讲道:“西关曾是广州商业最繁盛、人口最多、街巷最为密集的区域,它是广府文化的发祥地、广州文化的缩影,拥有极富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今天调研永庆坊与粤剧艺术博物馆,更加强化了这个认识。我们很有必要通过扎实的研究,探讨其历史变迁的内在机理,挖掘背后的文化特质和价值,为当下城市建设中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活化利用提供丰厚的历史资源,为传承城市文脉提供思路指引。”
社会研究所麦劲恒博士讲道:“永庆坊是广州传统文化与城市发展、城市更新、城市治理创新结合的缩影,也是传统文化保护和活化利用的优秀案例。此次调研,让我们见识到传统话语与现代话语相互交织所释放出来的磅礴力量,骑楼、西关美食、打铜铺、粤剧舞台无一不在向游客们讲述着悠久的广州故事与奋斗创新历史,广州文化已逐渐成为广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重要名片。”
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刘旭博士后讲道:“永庆坊探索出了‘政府主导、企业承办、社会参与’的旧城微改造模式,用‘绣花功夫’活化历史文化街区,让老街重新焕发新生,如今成为广州的一大地标。永庆坊和粤剧艺术博物馆的成功改造,不仅仅是对广州历史的保护和创新,也是对岭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更是文化自信的一种体现。”
此次调研得到了荔湾区委宣传部大力支持,进一步加深了我院青年博士、博士后对广州城市历史的理解,使之以更加积极的态度为广州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贡献新型城市智库力量。
荔湾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周应武,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杨再高以及院办公室、人事处(外事处)、科研处有关同志等参加调研。
(供稿:人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