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智库动态 机构简介 智库成果 专家观点 智库团队 数据资料库 通知公告 联系我们
智库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智库动态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张跃国同志应邀出席“读懂中国·湾区对话”专题论坛
2023/04/20 10:55:45 人浏览


4月19日,“读懂中国·湾区对话”专题论坛在广州开幕。论坛由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法国展望与创新基金会联合主办,广州市人民政府承办。本次论坛以“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新机遇”为主题,邀请全球知名政治家、战略家、学者、企业家、外国驻华使节、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驻华代表以及我国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负责人、学者、企业家与会,一同读懂中国、诠释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以及中国发展为世界带来的新机遇。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张跃国同志同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等应邀参加 “读懂中国•湾区对话”专题论坛的平行研讨会三,研讨主题为“粤港澳大湾区与国际湾区发展新趋势”。


张跃国同志在发言中指出,基于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粤港澳大湾区形成了无与伦比的独特性状。相比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也包括内地纳入区域重大战略的重要区域,粤港澳大湾区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标志性特点,如“一国两制”三法域三种货币三个关税区,内部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市场互联互通水平不高等。这种特点一度被视为大湾区“问题”,客观上确实也给大湾区对内融合、对外协同带来了一定挑战。但是如果换一个理论视角或者说研究范式,大湾区外部的差异化表现和内部的多样性因素,正是它的独特优势和未来成长性所在。


张跃国认为,在世界四大湾区中,粤港澳大湾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增长最快,同时创新活动也日趋活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创新指数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的独具特色的大学文化,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以“枢纽”和“学域”取代传统“学院”和“学系”的崭新的学术架构,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大湾区独特环境孕育的独特优势。大湾区在规则机制“软联通”方面存在诸多挑战,但是这种冲突和融合交互的环境更能带来想象空间,互动选择、互相适应很可能催生出更优秀的基因组合。只要相信自然选择和社会进化的力量,坚持“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未来大湾区的独特风采一定能够惊艳世界。


张跃国强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内涵至少包含四个方面。一要加快自身发展,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二要深化内部合作,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好发挥作用;三要增强双向通道功能,构筑中国与世界对接融汇的重要支撑区;四要树立强烈的“跨文明”(trans-civilization)意识,融通古今中外各种文明和文化,在突破文明中心主义或西方中心主义中发挥革命性作用,为创造和生成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样板。从人类文明发展的普遍规律看,粤港澳大湾区对建构文明新形态具有独特优势,而且无可替代,这一点尤其需要特别重视。


在谈到广州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时,张跃国指出,广州是大湾区四大核心引擎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广州的战略目标和功能定位作了明确规定。广州要从几个重点领域发力:一是举全市之力推动南沙开发建设。聚焦一基地、一平台、一门户、一高地、一标杆,加快推动南沙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建成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引领带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二是系统性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2018年以来,广州连续实施营商环境5.0版改革,跑出了“加速度”,入选首批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50项改革举措在全国推广,其中电子政务等3项指标代表国家向世界推介。改革的其中一个经验,是每一版改革确立一个主题,1.0改革强调“简政放权”,2.0改革聚焦“指标攻坚”,3.0改革实施“流程再造”,4.0改革突出“绣花功夫”,5.0改革以“激发活力”为主线。今后要围绕“优化服务”主题,推出6.0版和更多升级版改革方案。三是加快释放科技创新能量。近几年,广州加快布局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广州实验室、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人类细胞谱系、冷泉生态系统相继面世,刷新了广州只会搞商贸的传统认知。今后要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推动从知识城到南沙科学城科技创新主轴建设,畅通“科研-科技-产业-金融”循环,不断增强并释放创新驱动能力。四是积极拓展深化国际交往和文化交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1000多年前,广州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起点。100多年前,就是在这里打开了近现代中国进步的大门。40多年前,也是在这里首先蹚出来一条经济特区建设之路。”这充分说明广州在中西文化、多种文明长期交汇融合方面独具特色和优势,是文明发展进步的策源地和发动者。今后要创新方式和形式,丰富内容和层次,加快建成国际交往中心和对外文化交流门户,带动大湾区提升国际化水平和开放型动能。


(供稿:科研处)